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意思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即将开始之意,表示春夏秋冬即将来临?
夏至 冬至
至——到,表示盛夏和寒冬到了
春分 秋分
分——平分,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于夏至和冬至的中间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
开始打雷,气温上升,惊醒冬眠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
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
雨量增加,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
麦类等夏收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
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 大暑
暑——炎热,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
处——终止,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
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
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
开始下霜
小雪 大雪
开始下雪,至大雪形成积雪
小寒 大寒
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意思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二分、二至和四立是用来表明季节。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还有三个节气:白露、寒露、霜降。
第三类是反映动植物表象的。小满、芒种;惊蛰、清明。
为了便于记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二十四节气歌”。全歌只有四句,短小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