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的人

时间:2023-09-24 23:13:52编辑:阿贵

1,怀才不遇是运气不好or实力不行?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名人都有哪些?

据其中一些比较出名的例子:屈原能做九歌、离骚而楚怀王不用,流放,郢都城破后抱石成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的是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年轻时遇到文帝喜欢老成持重的,不赏识他,年稍长而景帝又喜欢年轻的,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
李广马上功夫赫赫有名,可惜不是生在楚汉相争的时候,汉初对匈奴求和,他有才二无用武之地,武帝时候终于大规模开战,他又多次迷路延误军机,始终不得封侯。
东晋陶渊明也是,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
唐代的时候李贺号称鬼才,可惜科举的时候却因为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出不了仕,当不了官早早的就死了
还有李白,一代诗仙,自负有经纬才能,可惜唐明皇只把他当作御用文人,之后又碰到安史之乱,终究怀才不遇
清代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却终究出身罪家,贫寒一生

2,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人有哪些?

一些放荡不羁的文人和那些穷困潦倒的文人基本上都是古代怀才不遇的人
像竹林七贤,李商隐,吴承恩,吴敬梓等人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朝人,他的曾祖和祖父都做过官,到他父亲那一代却以卖花线花边为生。吴承恩小时候就有文名,是他们家乡的天才儿童,「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名震一时,这样的才子可惜考运不佳,到四十五岁才考个岁贡生,六十岁才做一个小小的县丞。不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他活到八十几岁才死,西游记大概是他拂袖而归以后的作品。他一生写作极多,但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却只有西游记
和射阳
先生存稿四卷。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清朝人,祖先是望族,起先务农,后来行医,到他父亲那一代还做过官,父死家业就衰败了。吴敬梓二十岁中秀才,三十六岁时因病不能去应「博学鸿词」的考试,从此他没有再上过考场。他父亲在他二十三岁时死了,留下的产业被他挥霍干净,家乡的人都说他是败家子,他又是名士派,不喜欢家乡的浇薄民风,于是搬到南京去住。常常绝粮,需靠友人周济,他拿到钱先买酒喝,有时还卖书买米。冬天寒冷没有酒喝,就邀酒朋到城外去绕圈子,走数十里路,一路歌吟呼啸到天亮,他称做「暖足」。
吴敬梓痛恨八股文,也瞧不起写八股文的读书人,而他自己其实也是下过工夫的八股文家,他的先世也都与八股文关系密切。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八股,痛斥科举的小说,这么说来,吴敬梓岂不是八股文的叛徒吗?儒林外史大概写于四十到五十岁之间,而他只活到五十四岁,算是晚年之作。中年以前他还醉心科举,可是看到同时代的人为科举钻营,以及落第后的种种丑态,使他醒悟,所以在小说里给予那些醉心科考的文人无情的痛击,冷嘲热讽,使他们丑态百出,我们看到这些斯文扫地的文人,不禁感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太多,害人不浅,又为读书人的迷失而同情。
吴承恩的时代,社会政治都黑暗,所以唐僧取经的路上妖魔鬼怪特别多,他创造的孙悟空是个天地生成的英雄,无奈在天宫当个管马的小官,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受尽师父的冤枉,责难,满腹委屈,不但怀才不遇,而且有志未伸,我们不难在他身上看到作者的影子。
吴敬梓「家世盛华缨」,他却中年落魄,穷途潦倒,将他一生所见所闻,忠实记录下来,写成儒林外史,替他写传的程晋芳说:「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稗说野史,供人消遣而已,不是正经的文章。不论吴承恩或吴敬梓,当他们写小说时绝没有想到要流传千古,也没有想到他们的作品有什么价值,怪不得程晋芳要说「吾为斯人悲」了。
多情诗人李商隐,从其一生来看,短短46年的生命竟跨越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六代帝王,可见时局变化之纷繁复杂,而其壮年之时也恰深处于晚唐社会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的政治背景之中,但是,从历史的规律来看,乱世出英雄,深潭藏蛟龙,此时又何尝不是胸怀抱负,志存高远的男儿们建功立业,一展宏图的历史机遇?

3,历史怀才不遇的人的故事三则

韩愈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 请看下表 时间 原因 结局 贞元11—16年(795—800年) 求仕 不得志 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的感叹 贞元19年 (803年) 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 被贬为阳山令; 元和14年(公元819年), 卒于824年 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 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学生齐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司马迁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点出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写作时与屈原颇有几分类似,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司马迁写《史记》时,将诸侯编为“世家”,而为何将陈涉这黔首之辈也列入“世家”之属呢?果如大多数人所言。因陈涉首举反秦大旗吗?非也,我认为司马迁如此安排实为自己泄私愤。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白居易:被发配江洲,于是有了琵琶行. 李白:因为做诗被贬,从此再也没有进过长安. 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种豆南山下,不为5斗米折腰 陆游:身在天山,心老沧州 家祭无忘告乃翁 杜甫:从为被朝廷聘用过,一声贫穷落魄 辛弃疾:投降南宋以后,再未上过疆场 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他的(满江红) 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一个人到林中隐居,当他得知自己的主张被废以后,忧郁而终(他曾经任丞相)

4,求历史上3个怀才不遇的人的故事

韩愈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 请看下表

时间 原因 结局

贞元11—16年(795—800年) 求仕 不得志 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的感叹

贞元19年

(803年) 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 被贬为阳山令;

元和14年(公元819年),

卒于824年 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 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学生齐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司马迁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点出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写作时与屈原颇有几分类似,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司马迁写《史记》时,将诸侯编为“世家”,而为何将陈涉这黔首之辈也列入“世家”之属呢?果如大多数人所言。因陈涉首举反秦大旗吗?非也,我认为司马迁如此安排实为自己泄私愤。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白居易:被发配江洲,于是有了琵琶行.
李白:因为做诗被贬,从此再也没有进过长安.
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种豆南山下,不为5斗米折腰
陆游:身在天山,心老沧州 家祭无忘告乃翁
杜甫:从为被朝廷聘用过,一声贫穷落魄
辛弃疾:投降南宋以后,再未上过疆场
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他的(满江红)
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一个人到林中隐居,当他得知自己的主张被废以后,忧郁而终(他曾经任丞相)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550863.html?si=1

5,五个怀才不遇的古人及故事

1、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2、李广郎中令石建去世了,于是皇上征召李广接替石建作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广又调任为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郡出击匈奴。各将领多有杀敌俘敌达到标准因功封侯的。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功劳。过后三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和李广同行,分两路走。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恐惧,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快马冲击敌人。李敢独自带了几十名骑兵飞奔而去,直穿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出敌军的左右两翼而回,报告李广说:“匈奴人容易对付。”士兵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着四外,匈奴猛攻他们,箭下如雨。汉兵死亡的超过一半,汉军的箭也快用完了。李广便命令士兵把弓拉开,不要放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敌人的副将,射死了几个,匈奴人渐渐松懈。恰巧天色黑了下来,军官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的神气同平常一样。更加精神振奋地指挥军队。军中士兵很佩服他的勇气。第二天,继续奋力战斗,张骞的军队也到了,匈奴军队才解围而去。汉军疲乏了,不能去追击。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去。按汉朝的法律,张骞耽误了预定的日期,当处死刑,出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的军功和罪责相当,没有封赏。3、李斯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象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才能为所欲为,尽情享受。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呢?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认为楚王无所作为,其它各国也在走下坡路,决定到秦国去。临行之前,荀卿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国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国去。”4、王安石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诉说免行钱之害,神宗满面愁容,欲罢除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认为天灾即使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监安上门郑侠反对变法,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神宗,并上疏论新法过失,力谏罢相王安石。同年四月,曹太皇太后(慈圣皇后)、高太后(宣仁皇后高滔滔)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径授吏部尚书之衔。王安石罢相后,奏请神宗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二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吕惠卿掌握大权后,担心王安石回朝。借办理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倾覆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奏请召回王安石。5、杜甫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6,古代怀才不遇的例子

韩愈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 请看下表

时间 原因 结局

贞元11—16年(795—800年) 求仕 不得志 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的感叹

贞元19年

(803年) 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 被贬为阳山令;

元和14年(公元819年),

卒于824年 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 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学生齐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司马迁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点出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写作时与屈原颇有几分类似,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司马迁写《史记》时,将诸侯编为“世家”,而为何将陈涉这黔首之辈也列入“世家”之属呢?果如大多数人所言。因陈涉首举反秦大旗吗?非也,我认为司马迁如此安排实为自己泄私愤。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白居易:被发配江洲,于是有了琵琶行.
李白:因为做诗被贬,从此再也没有进过长安.
陶潜:看不惯官场腐败,种豆南山下,不为5斗米折腰
陆游:身在天山,心老沧州 家祭无忘告乃翁
杜甫:从为被朝廷聘用过,一声贫穷落魄
辛弃疾:投降南宋以后,再未上过疆场
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他的(满江红)
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一个人到林中隐居,当他得知自己的主张被废以后,忧郁而终(他曾经任丞相)

7,我国怀才不遇的诗人都有谁?

1、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2、李白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3、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4、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5、陆游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游

8,如果一个人怀才不遇!他是真的怀才不遇,可惜了。还是,他自己认为他自己怀才不遇而已?

怀才不遇是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不被赏识任用。 多指屈居不得志。
今天的社会如饥似渴地渴求人才,怀才不遇的境况十分罕见。各行各业所提供的可以施展技能的舞台简直是层出不穷,广大有识之士更是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不能把握好机遇、机会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那么就要怀疑所谓的“才”在那里?是不是高估了自己的才能?

精华总结

雨露,是万物生长的灵丹妙药,它能让万物欣欣向荣,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起名,是给孩子取名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旸字取名呢,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及含义?

1、旸是五行金之字,五行属水,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

根据五行属性来取名,金能克水,就像是金被水淹没了,所以会出现水变少,阳气不充足的情况。而旸字五行属水,表示有希望的样子,寓意孩子聪明机智,有大智慧,富有爱心,有爱心之义,对人非常友好,人缘非常好。由于在起名时需要注意五行八字,所以名字要避开太多不利因素。例如孩子取名为旸这个名字时,可选择五行属金且与水相冲或水火相济或金水相济等字面寓意相搭。

2、旸字是木之金之字,五行属木,为金之态,寓意孩子金木水火土五行协调,和谐发展。

雨露的滋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让人感到无比满足。旸,字音shèng,寓意着孩子有一颗包容和感恩之心。这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异曲同工之妙……旸给人带来欢乐、吉祥的同时,也寓意着孩子金木水火土协调发展……

3、旸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字,可形容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旸】有光明、温暖、明朗的意思,可用作名字。【阳凯是太阳之意。【阳阳阳】阳代表明亮,阳代表光明及温暖。用阳代表光明的事物,表示孩子生机勃勃,乐观向上。【阳欣可表示欣欣向荣之意。【阳和】可表示温暖的意思。

4、旸字取名,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

旸字寓意孩子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旸字取名还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吉祥幸福、生活美满、幸福美满等美好祝愿,其寓意吉祥。而且旸在中国汉字里是非常多见的一个字,我们可以将这个字用在名字中来表达。旸字取名代表着孩子未来很美好而充满希望。如果将其用于起名中,则代表着孩子未来会有很多希望。同时也象征着孩子将来会有所成就。

5、旸作为名字有吉祥富贵之意。

旸这个名字,在很早的时候就被赋予了吉祥富贵的寓意,因为它在名字中的意思很多。所以有很高的吉祥富贵之意。这个名字将孩子命名为【旸】具有美好的寓意。

上一篇:食品命名

下一篇:孤舟蓑笠翁的意思